最新动态
  • 29
    2025-04
    “参加完这次活动后,我心中便涌起无尽的崇敬与感动。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面对困难时百折不挠、攻坚克难,而在荣誉面前,他们却谦逊退让。他们的事迹就如同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力量,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这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杜万聪同学在李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参加由辅导员老师组织的“科学家的故事我来说”活动后分享的内容。与辅导员一起驻守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还有科创导师、论文导师、心理咨询师、退休老教师和企业HR等,他们对学生进行面对面专题辅导交流,引导专业选择、督导课程学习、辅导学业科创。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作为牵头部
    2025-04-29
  • 15
    2025-04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2014年12月,我校主动策应国家战略,依托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成立专门服务于长江经济带与江苏发展的高校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十年来,研究院倾力打造“头雁”领航、“强雁”协同,带动“群雁”齐飞、“雏雁”振翅的雁阵效应,及其勠力创新、聚智辅政的不懈探索,成功入选CTTI来源高校智库百强榜,是江苏省宁外高校唯一省级重点高端智库。内联外引,构建专兼互补“人才矩阵”与社会智库、党政部门智库相比,地方高校智库不仅具有学科基础和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还具有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独特优势。
    2025-04-15
  • 07
    2025-04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棉花播种期。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纤维之一,从衣服到被子,再到日常生活中各种纺织品,都离不开棉花。然而,棉花的生长并不容易,它要面对干旱、盐碱、低温和病虫害等各种挑战。因此,如何培育更高产、更抗逆的棉花品种,是植物学家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棉花育种改良离不开对棉花基因遗传分析等基础研究。近日,生命科学学院王凯教授团队联合浙江大学,成功完成了四倍体陆地棉标准系TM-1端粒到端粒的全基因组组装,首次揭示了多倍体作物着丝粒的动态演化规律。该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不仅填补了以往发表的棉花基因组版本中数万个空白区域,
    2025-04-07
  • 18
    2025-03
    癌症防治,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造影检测是肿瘤筛查中的必要环节。药学院师生团队从肿瘤代谢特性出发,研发出基于肿瘤选择性的体外喷洒型荧光造影剂HTC,创新给药方式,突破解决适应性窄的问题,能够让肿瘤快速“现踪影”,大幅度降低使用剂量同时还对患者无副作用。团队研发成果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秦创原”创新挑战赛国赛中斩获金奖。“当下的显影剂副作用大、选择性低、成像时间模糊不定,给患者和医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团队指导老师、药学院凌勇教授介绍道,肿瘤显影剂作为癌症诊断和治疗重要一环,显影剂市场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外用于临床的荧光造影剂主要有亚甲基蓝和吲哚菁绿,但显影剂存在对肿
    2025-03-18
  • 05
    2025-03
    我是来自公共卫生学院预防213班的李佳悦。今年,我有幸获得2023—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让我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决心愈发坚定。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中的点点滴滴,这是一段满溢着温暖与成长的逐光之旅。梦想启航:志愿萌芽绽微光2021年金秋十月,我背上行囊,来到了江海之滨的南通,就此开启了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开学典礼上,校长讲述的南通“莫文隋”原型汤淳渊老先生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内心的角落。那句“别人有困难,我就要帮助他”,宛如一颗饱含善意的种子,深深埋入我的心田,从此,志愿服务的萌芽便在心底
    2025-03-05
  • 04
    2025-03
    首次发现大脑以外的肿瘤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功能性连接,研究证明了胃癌细胞与感觉神经元之间存在功能性神经元回路,为胃癌治疗领域带来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2月19日,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支小飞在世界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Nociceptive neurons promote gastric tumour progression via a CGRP–RAMP1 axis》(感觉神经元通过CGRP-RAMP1轴促进胃癌进展)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是南通大学、南通地区首次以唯一第一作者在CNS正刊上发表的高质量研究型论文。“85后”青年医生支小飞以其卓越的科研成就,为学校医学学科的发
    2025-03-04
  • 28
    2024-11
    江风海韵,不忘先贤;教泽传承,砥砺奋进。今年,我校迎来了合并组建20周年。二十载栉风沐雨,二十载薪火相传。合并组建以来,学校始终秉承先校长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扎根江海大地,优化学科建设,大力培养人才,助力地方发展,阔步迈向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12名两院院士,9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成功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承担南通市产学研项目约四成,平均每年有2000多名毕业生留通创业就业……正是与南通这座城市融合发展、创新协同中,我校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众望所归,追求合并的最大值大学是所在地方的一张“名片”,既代
    2024-11-28
  • 27
    2024-11
    9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在《2024中国大学评价》中位居第100位;累计为地方培养了25万余名高素质人才,涌现出12名两院院士……作为江苏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始终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和“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扎根江海大地,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将人才、科技等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增强学科人才队伍与城市智力资源的耦合度,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锚定“育人之要” 人才培养向新而
    2024-11-27
  • 26
    2024-11
    实施尊师重才战略、筑原造峰战略、改革驱动战略、开放融合战略、文化引领战略“五大战略”,推进“培根铸魂行动”“科技攀升行动”“文科振兴行动”“开放拓展行动”“文化赋能行动”等“十大行动”,南通大学第四次党代会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新征程。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学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笃实的行动、更加卓越的精神,扎实走好改革创新之路、内涵发展之路、校地融合之路。固本培元 理论武装提效能“每个工作日,辅导员、专业教师轮班深入学生社区,送教、送学、送服务,护航学生成长。”在南通大学,10个已经建成投用的“一站
    2024-11-26
  • 25
    2024-11
    “我为自己能参与‘智慧天网’卫星通信创新工程感到荣幸和自豪!”看到所在的“追星通信”团队研发的面向“智慧天网”地面应用示范系统方案成功应用于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通信工程223班周艳平受到极大鼓舞,“我将持续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课题,学习前沿科技知识,围绕通信及其相关算法开展深入研究,为卫星互联和天地一体通信发展赋能添力。”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学习革命与高等教育变革,将“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融入时代发展脉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完善育人体系,多措并举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推动人才培养向“优质”“高质”“新质”方
    2024-11-25
  • 24
    2024-11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对帕金森病的确切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道医学难题。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孙诚教授团队深耕帕金森病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发现蛋白脱乙酰酶SIRT1对缓解帕金森病具有显著作用,并进一步研究阐明了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成果于今年8月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报道医学》上刊发,为深入探究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我校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生动缩影。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聚焦科技前沿,推动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是我校实施“科技攀升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征程中,学校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
    2024-11-24
  • 23
    2024-11
    由我校发起的生物医药未来产业(长三角)创新联合体近日揭牌成立。该联合体聚焦生物医药未来产业新赛道,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内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构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生态,为促进长三角生物医药未来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探路。自2023年10月与南通市人民政府签订“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协议以来,我校充分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名城名校”双向赋能发展新局面。优化学科体系 瞄准地方发展新需求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在推动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11月,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校成立微电子学院(
    2024-11-23
  • 22
    2024-11
    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中心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先进单位、江苏省涉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称号……近年来,我校强化对外交流交往,以国际视野推进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师资引育、联合科研等方面不断深化教育国际合作内涵,开放性办学成果捷报频传。搭建平台,培养国际化人才每晚7点至9点,艺术学院排练室里乐声悠扬,南通大学国际交响乐团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这支由外籍专家担任指挥、70余名音乐专业师生组成的高水平乐团,已成为学校一张闪亮的名片。乐团创新推动中西音乐文化交流与发展,已在多个知名剧院上演数十场音乐会,不仅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还推动国际化办学模式,
    2024-11-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