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热点关注:同促五链融通 共建多彩社区

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提质增效建设纪实

14
分享

阅读次数:14发布时间:2025-04-29 15:39来源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与学生工作处合署) 责任编辑:余小乔

“参加完这次活动后,我心中便涌起无尽的崇敬与感动。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面对困难时百折不挠、攻坚克难,而在荣誉面前,他们却谦逊退让。他们的事迹就如同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力量,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这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杜万聪同学在李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参加由辅导员老师组织的“科学家的故事我来说”活动后分享的内容。与辅导员一起驻守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还有科创导师、论文导师、心理咨询师、退休老教师和企业HR等,他们对学生进行面对面专题辅导交流,引导专业选择、督导课程学习、辅导学业科创。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作为牵头部门的学生工作部(处)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体制创新,不断开辟“三全育人”新场域。不久,学校获评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这是教育部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申报中的新增项目,首次在全国遴选产生了100所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

强化党建引领,绘就协同育人“同心圆”

“哇,原来党课还可以这样上,这是我喜欢的党课!”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231班入党积极分子李雨轩同学在入住的李园社区看完用情景剧演绎的微党课这样感叹。这是学生工作部(处)面向全体本科生党员开展“进社区讲党课”活动。活动中,学生党员深入学生宿舍、学生社区党建之家等社区一线开展微党课80余场次,涌现出观摩式、访谈式、情景式、体验式等一大批别开生面、创新形式的党课宣讲方式。大家纷纷化身新理论宣传员,用新招、妙招、实招,让党课党味更纯、鲜味更足、吸引力更强,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人的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全面落实党建引领,赋能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与服务学生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学校党委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和人才培养工作总体布局,纳入校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校党委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将学生社区工作与学生思政、教学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不断完善“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工部(处)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协同配合、二级学院分头落实、社区学生深度参与”的“五链融通 六共育人”工作格局。此外,学校积极构建“机关部门—学生社区”党建联盟结对共建工作体系,协同多部门育人合力。学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团委、后勤保障部等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与学生社区结对共建,开展理论同学、组织同建、品牌同筑、服务同行、成效同享。此外,为抓基层堡垒,促学生社区党建网格化,学校打破年级、专业、班级界限,成立学生社区功能型党组织,制定完善社区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设立学生社区党组织工作联系点,建成学生社区“党建之家”10个。学校充分发挥功能型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设置“学生党员示范岗”35个,挂牌“学生党员宿舍”926间,并不断推动校领导、处级干部以“政治辅导员”身份深入学生社区讲党课。

强化思想浸润,塑造社区育人“新空间”

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学生工作部(处)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因地制宜制定建设规划,形成了以“1110工程”为核心的社区改造方案。一是高起点谋划1个新型学生发展中心,专门开辟一栋楼宇,建设由心理咨询中心、科创实践中心、校企一体化中心等组成的学生发展中心,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二是高标准改造1个学生事务大厅,改造后的学生事务大厅引入多个职能部门同时进驻,实现学生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三是高质量推动建设10个学生社区综合服务站,共设置党建之家、辅导员办公室、成长导师工作坊、舒心驿站、就业直通间等功能室64间,使用面积逾2200平方米。安装“数字思政就业屏”30台,以微信小程序贯穿学校思政教育信息资源,进一步筑牢社区育人思想根基。

“杨校长,对于青年教师如何平衡好科研压力和学生培养,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老师,在科研低迷期,产生深深挫败感时,您一般是怎么解决的?”“近期全国两会刚刚闭幕,您最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哪一方面内容呢?”这些是在桃园社区举办的“校长荟客厅”活动上,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杨宇民与桃园师生代表相聚一堂,开展零距离交流谈心时提出的问题。学生社区“书记校长荟客厅”活动已经成为校领导干部带头践行“一线规则”的特色品牌,为师生搭建了与学校领导零距离、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发展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学校广泛动员校内外思政力量下沉一线,深耕“一站式”社区育人园地。通过建立“书记校长荟客厅”常态化机制,校领导定期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学生交流,增强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意识。全体辅导员执行“5+1+1”入驻学生社区工作要求,在学生社区沉浸式工作,关注学生所思、所忧、所盼。组织思政教师进驻学生社区,小班化讲授专题思政课,点对点解答思想困惑。各学院遴选优秀专任教师,担任社区成长导师,选拔成绩优秀学生担任“导生”,形成“师生双导小组”。各社区聘请优秀校友等担任校外导师,促进社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强化服务保障,打好关爱学生“组合拳”

不出宿舍园区,就能聆听名师大咖的学术分享;学习遇到难题,下个楼就有成长导师、优秀学长学姐答疑解惑;心情有些低落,专业心理咨询师随时拨云见日。学校以“队伍入驻”强机制、抓落实,实施“一站式”的学业指导、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宿舍文化、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项目。学校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联盟,选优配强社区盟主学院,主导本社区学生工作。为每个社区配备心理咨询师和生涯规划师,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的心理咨询。打造学生社区爱心志愿服务岗亭,面向师生开展衣物缝补、熨烫、小家电维修、拾遗物品招领等多元化便民公益服务,学生在社区就能“一站式”满足学习生活需求。

在融园社区自助服务中心,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黄一烜同学办理了在读证明、打印了成绩单。“原来需要跑不少办公室的盖章问题,在社区就能一次性解决,极大节约了时间。”为推进学生社区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学校在线上依托智慧校园系统,持续升级线上“一站式”学工服务平台,集成学生大学周期的各项业务,覆盖学生事务、心理健康、资助管理、奖惩管理等13个栏目,涵盖57个功能模块,不断增强服务流程便捷性、易操作性。学校上线“学生社区场所预约”系统,一键查询各学生社区场所预约情况,同时开发“学生社区场所预约”“校区查寝”“图书馆每日人流量”等应用,采用先进的人脸识别算法,实现对学生在校情况、社区通行、夜间归宿等情况的精细化、智能化掌握。通过匹配校门和社区门禁系统的学生刷脸数据,辅导员可动态掌握学生数据,精准高效助力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强化文化建设,搭建学生成长“大舞台”

今年三月,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第一届“謇韵芳华 江海伊人”系列活动在各社区别样开展。优秀女教师成长沙龙、非遗螺钿制作、陶瓷手作、创意插花、春季科学护肤讲座等项目,吸引了来自五个社区的千余名女生参与,现场氛围热烈,广受好评。文学院姬家馨同学在恬园社区参加完非遗螺钿制作活动后兴奋地说:“螺钿工艺的精细程度让我惊叹,这不仅是技艺传承,更让我们对传承非遗文化多了一份使命感。”

为积极探索、创新打造“一区一品”学生社区文化特色品牌,学校通过举办学生社区文化节,确立各社区文化建设“主色调”,将多种文化主题融入社区文化育人时空,形成了思政先锋社区、科创达人社区、传统文化研习社区、书香满园社区、安全教育社区等社区文化特色品牌矩阵,“天天有互动、周周有精彩、月月有主题、年年有创新”的学生社区文化氛围日渐形成。

各社区立足实际,紧紧围绕品牌定位持续发力,将特色工作、优势资源和学生需求有效融合。融园社区将“行走的思政课堂”系列活动融入社区活动,以青年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创造性地理解、分析、阐释党的创新理论,重点打造“思政先锋社区”;静园社区在建设“书香满园社区”过程中依托“润心书咖”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室,通过构建共享书屋、开展悦读活动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在书香中涵养心灵。各社区还经常性开展音乐、绘画、魔术等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用艺术浸润的方式在学习与实践中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学生社区活动改变了同学们的生活方式,让大家在“家”门口也可以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校园文化氛围,体验到有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美好、和谐、幸福的社区文化氛围。

如今,“一站式”学生社区俨然已是学生家门口的“幸福驿站”,成为学生思政教育的“播种机”、专业学习的“加油站”、职场发展的“风向标”、反映意愿的“直通车”,发现问题的“预警器”,成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新场域,成为学校深化“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创新落地落实和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重要载体。

(夏光祥)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