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 School Dynamics

  • 6月23日下午,机关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2025年第三期机关青年大讲堂举行。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周振修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如高出席会议。周振修对机关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创新学习形式、提升学习质效方面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为进一步巩固拓展机关党委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强化青年干部作风锤炼与能力建设,周振修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加强学习,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本领;二是改进作风,进一步提升机关工作实效;三是严格自律,进一步提升防腐拒变能力。他强调,机关干部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先锋队,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政策学习,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始终做到“严”字当头,把纪律
    2025-06-25
  • 6月20日—21日,由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文明办、省民政厅、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江苏省社会助残服务项目大赛暨长三角地区社会助残服务项目分享会在南京举行。经过激烈角逐,纺织服装学院“翼心衣意”无障助行实践团的《“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残疾人无障碍服装关爱项目》荣获大赛一等奖,并受邀作项目分享。该项目由纺织服装学院5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翼心衣意"无障助行实践团发起,成员涵盖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等专业。团队聚焦残障人士"穿衣难"这一民生痛点,深入南通及周边地区残障人士家庭、各级残联组织及服装生产企业调研。经过长期调研与实践,团队结合柔性传感技术优化服装结构,设计出多
    2025-06-24
  • 6月20日上午,“锦绣江苏·美国青少年交流营”一行54人走进我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校党委副书记王卫东会见了美国师生。 王卫东代表学校对远道而来的美国师生表示欢迎。他指出,中美青少年交流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有助于进一步增进两国青年友谊。南通大学将持续发挥文化传播优势,打造更多高质量的国际交流平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活动期间,交流营师生在我校音乐厅欣赏了中国传统民乐合奏《茶马》等经典曲目,悠扬的旋律与独特的东方韵味赢得现场阵阵掌声。随后,师生们前往艺术学院,分组参与了中国书法和非遗撕纸体验。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他们从点、横、竖、撇、捺开始,一笔一划间满含对中华文化的热
    2025-06-23
  • 6月23日上午,我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集中考试启动。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骏带队巡查考场。为检验教学成效,加强质量监控,巡查组重点检查了考试组织、考场秩序、监考履职及学生考纪等情况。徐骏查看了考场布置、检查试卷分发流程等,并随机抽查了考生证件进行身份核验。期末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学校坚持校领导期末考试巡考制度,将考风建设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强化考试管理,以考风促学风,以学风带教风,着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本次集中考试至7月4日止。考试期间,教务处将联合各二级学院组成每日巡考组,按计划完成全部考区的巡考任务,同时还同步启用智慧巡考系统,通过“通大云课堂”实
    2025-06-23
  • 6月19日上午,印度尼西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所学院发展副校长桑贾亚·穆利亚·瓦尼率代表团访问我校,校党委副书记王卫东接待了来宾。王卫东代表学校对代表团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我校作为江苏省高水平建设高校的国际化办学特色。他指出,我校临床医学等学科优势突出,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点,并与160余所国际高校开展合作,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国际教育体系。他期待双方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等领域深化合作。桑贾亚对我校国际化办学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印度尼西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所借助东盟最大药企的资源优势,已构建起五大特色专业,期望与我校增进办学合作与学术交流,探寻互利共赢的合作路径。在校期间
    2025-06-20
  • 6月19日上午,杏林学院举行202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3030名毕业生完成在杏林的求学路,奔赴下一段人生旅程。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杏林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吉明明,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杏林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徐骏出席毕业典礼,并为毕业生代表拨穗,颁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优秀毕业生荣誉证书。吉明明代表学校、学院理事会向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并向悉心培养和关心学生成长的老师、家人致以诚挚的感谢。他回顾了学校实现的快速发展以及杏林学子创下的丰硕成绩。他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守护心中理想之光,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永怀求真之志,坚守向善之心,胸怀家国之情,让理想之光照亮前行道路;二是要砥砺终身
    2025-06-20
  • 5月18日,我校美术馆内人潮涌动,2025“炫·青春”毕业展演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这场以“向上而生”为主题的展演,不仅集中呈现了我校艺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千余件毕业作品,更以学术论坛、系列画展、非遗展示、艺术市集、智能交互艺术展等多个版块的113场主题活动,构建起一个全域联动、全时在线的立体艺术生态圈。作为艺术学院深耕九载的文化品牌,“炫·青春”毕业展演如同一簇永不熄灭的艺术火种,在南通大学的沃土上生根、抽枝、绽放,以青春之名,串联起美育传承的匠心之路、服务地方的实践之志和对话世界的开放之姿。以美育人 构建多维美育生态2017年初夏,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内,首届“炫·青春”艺术展演
  • “虽然我是寨子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但我从来没有后悔选择回到家乡。”在自己的故事被《人民日报》报道后,周金菊向一直保持联系的刘逸巍老师分享道,“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的青年人,我会继续扎根基层,和乡亲们共同奋斗,见证着家乡越来越美好!”6月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专栏,专题报道了我校政教师范专业2018届毕业生周金菊扎根西部基层,带领乡亲振兴乡村的奋斗故事。周金菊毕业后,以“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身份回到家乡,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流长苗族乡从事扶贫开发和农村电商服务工作。大学生基层服务志愿者考核连续两年获第一名,荣获家乡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七年来,
  • 以“通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为原型,通过青年教师肖松、手外科医生唐波、血液科医生刘纯之等话剧人物的成长和奋斗历程,展现时代的变迁、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和医患双方的情感互动。作为庆祝我校建校113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连续在艺术中心剧场上演两场的大型原创话剧《通医人》,受到师生观众热烈欢迎。从“通医现象”到“精神解码” 20世纪90年代,“通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称为“通医现象”,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立志成才、艰苦创业、爱国奉献、勇攀高峰”是对他们的高度总结。话剧《通医人》为《大国良医》系列三部曲之二,是继《通医魂》之后的又一现实主义话剧力作。该剧将镜头对准2
  • 一套一拉一扣,9岁的果果坐在轮椅上,顺利地穿上了志愿者姐姐递来的无障碍裤装。由于腿部肌无力,上肢力量不足的他从未完成自主穿衣,这是他第一次自己成功穿上裤子,果果妈妈在一旁既欣慰又感动。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我校“翼心衣意”无障助行社会实践团以志愿服务弘扬“平等、融合、共享”价值理念,聚焦残疾人群服装领域,创新穿脱方式,实现残障人士自主穿衣愿景;研制混纺纱线,以专业知识护航衣物舒适无菌;亲自走访设计,让“穿得好看”不再是梦寐以求。让残障朋友们不将就当前市场上的传统无障碍服装常采用前侧纽扣开口的穿脱设计,布料之间仅由纽扣链接,坐姿状态下极易露出大腿皮肤,版型松散又不美观,纽扣之间的缝隙往
  • “参加完这次活动后,我心中便涌起无尽的崇敬与感动。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面对困难时百折不挠、攻坚克难,而在荣誉面前,他们却谦逊退让。他们的事迹就如同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力量,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这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杜万聪同学在李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参加由辅导员老师组织的“科学家的故事我来说”活动后分享的内容。与辅导员一起驻守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还有科创导师、论文导师、心理咨询师、退休老教师和企业HR等,他们对学生进行面对面专题辅导交流,引导专业选择、督导课程学习、辅导学业科创。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作为牵头部
  •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2014年12月,我校主动策应国家战略,依托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成立专门服务于长江经济带与江苏发展的高校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十年来,研究院倾力打造“头雁”领航、“强雁”协同,带动“群雁”齐飞、“雏雁”振翅的雁阵效应,及其勠力创新、聚智辅政的不懈探索,成功入选CTTI来源高校智库百强榜,是江苏省宁外高校唯一省级重点高端智库。内联外引,构建专兼互补“人才矩阵”与社会智库、党政部门智库相比,地方高校智库不仅具有学科基础和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还具有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独特优势。

科研聚焦 / Research Focus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