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6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举行,我校医学院6项作品参赛,获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三项。全国共有93所医学院校395件项目参赛,近千名师生参加并观摩了比赛。
此次比赛,我校代表队的6名选手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活跃的创新思维、严谨的科学思辨、沉稳灵活的答辩,在比赛过程中表现突出,赢得专家评委及参赛院校师生的高度好评。最终,马梦秋等同学参与的《LXRα在介导PDGF调控肝星状细胞激活关键因子SREBP-1c的表达及活性中的作用》(指导老师:翟旭光、朱蕙霞)、王季安等同学参与的《背根神经节中TLR8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指导老师:高永静、张志军)、刘王睿等同学参与的《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1调控TNFR1的糖基化修饰在小胶质细胞炎性激活中的作用》(指导老师:沈爱国)三件作品获大赛二等奖;童天颖等同学参与的《应用eQTL定位研究EphB2基因调控网络在AD发病中的作用》(指导老师:陈颖、王晓冬)、吴琪等同学参与的《Burkitt淋巴瘤中lgk轻链增强子与c-myc的相互关系》(指导老师:朱轶晴、汪晓莺)、徐文浩等同学参与的《星形胶质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直接重编程相关研究》(指导老师:张新化、张蕾)三件作品获大赛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由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学科基础医学专业与课程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基础医学分会联合举办,至今已举办四届,大赛主要由创新论坛和实验设计大赛两部分组成。
一直以来,医学院致力于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拔尖创新型医学人才,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了成熟高效的培养模式,曾在2010、2012、2014年举行的前三届该项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学在通大”的氛围下,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依托广泛开展的本科生早期科研、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引导和立项,结合大学生科协、开放实验室的组织与硬件保证,得益于各学科的积极配合和学生工作的精心组织,每年都有几十个项目、千余名师生参加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中,通过制度化的常规比赛选拔出优秀的项目,结合多轮次赛前演练等环节,最终在本次大赛中获得好成绩。
(何兴新)
参赛队员合影。